《石油和化工设备》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处于“疫情常态化”时期,中国石油各海外项目面临着极其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巨大的防疫压力。中国石油某海外区域公司通过逐步摸索实践,将“新冠病毒”作为生产经营中的“常态风险”来应对,引入在过程安全管理中广泛应用的领结(Bow-Ties)模型,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和做法。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国外疫情有的持续上升,有的不断反复,多个国家处于“疫情常态化”时期。中国石油各海外项目面临着巨大的防疫压力和极其复杂的社会环境。同时,生产经营方面的巨大挑战要求各海外项目必须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保持生产或恢复生产,进一步增加了疫情防控的难度和挑战。
中国石油某海外区域公司负责统筹协调20 多个国家60 多个项目的疫情防控工作,点多、面广、复杂程度高。如何形成有效、易于理解和操作的疫情防控标准做法至关重要。该海外区域公司通过逐步摸索实践,将“新冠病毒”作为生产经营中的“常态风险”来应对,引入在过程安全管理中广泛应用的领结图(Bow-Ties),创造性地构建了常态化疫情防控领结模型(领结模型是一种基于屏障的风险管理方法,可灵活展示危险源、顶上事件、威胁、后果等风险信息,区分了主动和被动风险管理,提供了管控风险的多种可行方案的可视化概览,形如“领结”),将领结图思维和基于屏障的风险评估应用在疫情防控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和做法。
“在有新冠病毒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是该疫情防控领结模型中的危险源,“人员受感染”是领结模型中的顶上事件。“接触携带病毒人员”“接触携带病毒物品”“接触携带病毒车辆”可以直接导致顶上事件的发生,因此是领结模型中不同类型的威胁,如图1 所示。顶上事件的潜在后果可能是“死亡或预后不良”或“多人感染引发聚集性疫情”,如图2 所示。
图1 常态化疫情防控领结模型框架(左侧)
领结模型左侧——预防类屏障及其退化因素
在疫情防控措施中阻止威胁发展演变为顶上事件的预防类屏障及其退化因素(Degradation Factor),如图3 左侧所示。下面对预防类屏障及其退化因素的具体内容作逐一介绍。
图2 常态化疫情防控领结模型框架(右侧)
图3 常态化疫情防控领结模型
阻断病毒进入营地的预防类屏障1:封闭管理 强化场所防控措施
该海外区域公司的疫情防控实践表明,实行严格封闭管理是阻断疫情最有效的方法,全体员工在封闭管理区域内办公、生活和生产作业。封闭管理是为了将物理周界(处于常闭状态)外部携带新冠病毒的人员、物品、车辆等健康威胁(简称“外部威胁”)与物理周界内部进行有效隔离。通过严格的周界管理(含出入控制),将外部威胁有效阻断在物理周界外,为封闭管理物理周界内部区域(简称“封闭管理区域”)的人员创造安全卫生的工作生活环境。针对“携带病毒人员”最主要的防护措施是封闭管理的场所防控措施,主要内容如下:
一是复工返岗人员在进入封闭管理营地前的集中隔离观察时间不低于中国政府对入境人员的集中隔离观察时间;集中隔离观察期间的核酸检测结果以及每日体温监测结果均无异常后,相关人员方可进入封闭管理营地。
二是封闭管理营地内实行严格的分区网格化管控和场所卫生消杀。例如,禁止中外方雇员进入其他网格住宿区。营地尽可能单间居住。如多人居住,人均宿舍面积不少于4 平方米,每个宿舍居住人数不超过4 人。保证卫生间、洗漱间、活动室等公共区域空气流通,保证洗手液和肥皂等卫生消毒用品供应充足。
阻止病毒在营地内传播的预防类屏障2:加强个人防护措施
正确的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是场所防控措施的有效补充,同时也是防止感染新冠病毒的基本措施。该海外区域公司辖区内各项目为所有员工均提供充足的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反复提示员工保持1.5 米安全距离,监督员工采用正确的7步洗手法、保持手部卫生。通过反复培训和监督检查,提高员工个人防护意识,养成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时时刻刻保持1.5 米安全距离的习惯。
阻止病毒在营地内传播的预防类屏障3:阻断影响职工自身免疫系统的因素
免疫力是人体免疫系统抵御病毒侵袭和抵御疾病的能力。面对新冠病毒,人的自身免疫系统是机体对抗和消灭病毒的关键,也是对个人而言的最后一道屏障。心理焦虑、基础疾病、睡眠不足、身体劳累、饮食失衡等问题均容易造成免疫力下降。